一、選擇此書的動機
選擇這本書是因為,我有一個年紀差距很大的表弟。他在學校因為會動手打人或是心情不好就亂罵人,就應老師和家長的要求帶他去看醫生,那他最後的評估說不是自閉症也不是過動症,那醫生就說等他上了小學在做確定,因為那個醫生懷疑他是亞斯伯格症的小孩,因為這些原因,我找了很多關於自閉症的書籍閱讀,最後我選了這本書來做心得報告。
二、內容大綱
是一個父母帶著兩個自閉症孩子的故事,一個是女兒,另一個是二兒子。發病年齡都很小,還不到三歲甚至兩歲。女兒(安妮瑪麗)是在兩歲時發病,媽媽(凱瑟琳)注意到女兒不尋常的舉動(如:掂腳尖走路、眼神茫然、原本會的字都消失不見等)很是擔心,那時還懷了二兒子米歇爾,所以凱瑟琳承受相當多的壓力,求助於五位醫生,其中有四位都說是自閉症,讓凱瑟琳不得不相信。最後求助於行為治療、語言治療、擁抱治療等三種治療,才找回自己原本的女兒。
而米歇爾的發病時間是在姊姊安妮瑪麗幾乎沒有了自閉症症狀之後發病,也跟他姊姊一樣求助三種治療,只是他經歷相當長時間才恢復成為一般的孩子,因為米歇爾持續不斷在排斥,排斥著治療,所以,也讓當時的治療者們治療的相當辛苦。
三、書中最令我感動的部份 (可以是一句話或對話&爲什麼)
就是安妮瑪麗的父母在治療過後,再去找醫生作評估時,醫生只是看著安妮瑪麗,而安妮瑪麗對他說:「嗨」時,他對凱瑟琳說:「恭喜」的這段讓我最感動。因為可以感覺到家長聽到這個「恭喜」時,有如釋重負的感覺,彷彿以前所付出的都有相當的回報。
四、心得 (所閱讀之書籍如何與自我的生命經驗呼應)
對我生命經驗呼應的地方,應該就是我們同樣都有問題兒童,因為我家孩子在那段的診斷過程也花了相當多的時間,而且也因為小,我們所找的醫生也不敢太武斷,說他是一個怎樣的小孩。但不一樣的是,因為我家小孩在家中表現是正常,就像一個三四歲小孩該有的樣子,怎麼會知道他在幼稚園會變樣?所以,當時他的評估必須是在學校作,只是那時我們家就為他進行很多行為治療,老師也都來幫忙作。現在他是沒有甚麼問題了,只是,他會因為環境的不安定(是指他覺得不安全的環境)而跟我們大吵大鬧,但因為他本身就是在不安全的環境中長大的小孩,跟著外公外婆住了半年的鄉下、跟我阿姨住了快一年的宜蘭,直到在他兩歲那年,直接來我們家住,直到現在。在我們家已經住了三年的他,還是會有不安全感,所以,我們也就必須花相當多的心力來帶他,雖然他不是自閉症的孩子,但是我們照顧他的每一個人都必須明確的告訴他,大家都在這裡,不會走遠。說歸說,他的一些行為還是會表現出不安全的樣子,我們家還是會再觀察他,陪伴他,希望他能變成一個有安全感的小孩。
留言列表